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度 应该就是语文课程的理想高度

2021-05-21 16:23:59
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站在不同的地方,角度不同、视野不同,形成的格局也不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就需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语文,审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度,应该就是语文课程的理想高度。

“整本书阅读教学”

由来已久

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际上早在1949年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就曾做过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通过教师教给学生学方法,使其能够养成阅读惯,提高阅读能力,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新世纪初,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地位在语文课程中重新获得认可,但是现实中的教学处境却非常尴尬,常常因为课时紧张、学业压力大、评价困难等原因而被忽视或者挤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第一个学任务群呈现,并且贯穿了必修、选择必修和选修课程,这充分说明了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做出了底线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国家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在必修教材中选择了《乡土中国》《红楼梦》作为学内容。

至此,从课标、教材到课堂教学都有了对整本书阅读的学目标、教学建议、学指导、质量标准等具体要求,整本书阅读教学才真正得以落实。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

研究《课标》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前提

基础教育阶段,在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的大框架下,课程标准就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文件。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定每个学段应该达到的课程目标;第二,明确指出在每个阶段,教师应该选择哪些需要学的内容;第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引导教师完成不同的学任务;第四,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简而言之,课程标准是从教育目的到课堂教学目标中间的一个枢纽,“教育目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因为有了课程标准,就建立了一个一致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师要学会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软着陆”。

《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学是以18个语文学任务群为导向,以学项目为载体,整合学情境、学内容、学方法和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获得综合发展。例如,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个任务群中,《课标》给出的五个教学提示就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作品选择上是课标指导下的师生共同商定选择,课时安排上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方式上做到共同基础与个阅读指导相结合,阅读方法上做到精读与略读、浏览相结合,教学内容上做到整体与专题相结合。同时,《课标》也指出,必修课重在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方法,选择必修和选修则是重在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读整本书。

除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外,其他任务群也是通过阅读文本来完成语文学的,如必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阅读与表达、实用阅读与交流,选择必修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外国作家作品研、科学与文化论著研,选修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等等,都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入阅读基础之上的。可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深入学、研读。

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1.科学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

《课标》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教学设计是面对全体学生,同时要关注个体学生。必修教材《乡土中国》《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专题,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阅读差异化,因此教师要针对学情、教情,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不同层级的阅读任务,让所有学生通过语文学活动都能有所获得,达到相应的阅读能力层级。第二,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的获得和应用。教学时要针对整本书的学特点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学生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获得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第三,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参与讨论、强化练。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作品、与文本对话、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心得有体会,才算真正完成了整本书阅读。教师切忌把整本书阅读等同于课外阅读或兴趣爱好,放任自流。

2.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经典引路。

马克·吐温说,经典是人人希望读,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引导学生读书本身就不容易,要引导他们读名著就更非易事了。改变学生阅读肤浅化的现状,不仅仅是扩宽其阅读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新教材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首选,从课程观的角度看,《红楼梦》的各个维度都适合高中语文教学:结构布局、典型形象、描写手法、诗词曲赋、连珠妙语……因此,能喜欢这部小说的人也多是能着眼于语文精彩的有心者。

有位教师教学《红楼梦》的做法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假期安排读书任务,要求学生至少读小说的前五回,开学后用填写诚信卡的方式督促阅读后面的部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精选《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篇目精讲,重在读书方法引领。此外,还要几件事同时并进,一是课前关于《红楼判词》演讲——重在激趣;二是开专题讲座——重在帮学生整体把握;三是写评论——读写结合;四是结集出版学生作品集《红楼梦中人》。

3.整本书阅读效果的科学评价。

《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业水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与“学业质量标准”相呼应。因此,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还是可以落地的:落实《课标》中的“评价建议”和“学业质量标准”,整合诊断评价、形成评价、终结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需注意:第一,借助多重语文学任务考量阅读效果。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很难依靠短期、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用读写活动、问题研讨、交流分享、自我反思等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第二,建立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档案。整理留存多种阅读活动的表现证据,如读书笔记、文学创作、活动视频等,全面了解学过程、学态度和学体验。第三,评价时既要考虑共同基础,也要突出差异和层次,应从对作品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等方面考查,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以上评价最好由师生共同设计、参与、实施、完成。

新课程改革需要语文教师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课标、教材、文章,甚至每节课。站在课程的高度,学会思考:高中学生怎么阅读整本书?学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都要学什么?与初中语文如何衔接?学目标、学任务、语文能力培养如何体现螺旋式上升?……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环节、教学活动,同时设计符合学生学基础的学任务,制定明确的自主学的目标、任务、方法和评价。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学情和教情,将教材用好、用活,创造地使用教材,树立“大语文”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作者:张瑾琳

标签: 整本书阅读 教学 语文课程

关闭
最新热文